②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 银行资管格局生变
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在经历了征求意见以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审议之后,资管新规正式落地。
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工作平稳过渡;同日,银保监会根据相关要求起草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与资管新规充分衔接,共同构成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需要遵循的监管要求。
10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2月2日,该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标志着目前已超20万亿元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正式进入子公司运作时代。
目前有包括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在内的20多家各层次商业银行均宣布拟设立理财子公司,注册资金总规模逾1300亿元。
12月26日,银保监会正式批准建行和中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申请。
业内专家认为,资管新规将在打破刚兑、实现净值化管理;规范资金池、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等多个方面重塑银行资管格局。
点评 温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加快,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蓬勃发展,短短数年,资管总规模发展到上百万亿元之巨,在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投资者投资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监管套利、资金空转、信用过度等问题,潜在金融风险上升。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促使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等,这些规定为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银行资管而言,将发生以下变化:一是产品体系方面,由隐性刚兑、预期收益型、封闭型为主的产品,向净值化转型;二是投资运作方面,由资产池、期限错配管理向单独账户管理转型;三是盈利模式方面,由息差收入为主、管理费收入为辅的盈利模式,向管理费收入、业绩分成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型;四是募集营销方面,由按照客群分类募集,向按照公募/私募、合格/一般投资者分类销售转型;五是信息披露方面,由少披露或不披露向更公开、详细的信息披露转型;六是组织架构方面,由内部管理部门向新设理财子公司转型。
上述新规相继落地,将重塑我国资管行业竞争格局,金融机构之间资管业务竞争将愈加激烈。一是有条件、有能力的大型商业银行将通过设立独立的理财子公司实现与母行业务风险隔离,并更好地发挥其在客户、渠道、风控等方面的优势,尤其允许银行理财资金可以投资股票和权益类资产,将有助于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收益水平,增强产品吸引力。二是对那些规模和实力偏弱的中小银行来说,由于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撑,将更多地和其他资管机构开展业务合作。三是对公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等非银类资管机构来说,过去赖以快速扩张的通道业务会逐步萎缩,迫切需要回归理财业务本源,加强主动管理,进一步提升投研和风控能力。
总之,未来的资管竞争格局将是竞争中的合作,发挥好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